(四)着眼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
加强工会意识形态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严把政治方向关、舆论导向关、价值取向关,牢牢掌握工会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网络信息员队伍建设,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活动,巩固壮大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强化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各方协同、纵横连通、实时高效的工作体系。建强用好部委协同机制,做实下沉地方联动机制。坚持日常和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强化应急、处置管理。
有效防范化解劳动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常态化开展职工队伍风险隐患专项排查化解工作。推进全国工会系统12351维权服务热线建设,努力提升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能力。加强工会信访问题源头治理、风险预警和应对处置。深化工会社会组织工作,强化政治引领、示范带动、联系服务,及时有效解决职工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五)突出抓好基层基础工作,打通服务职工群众“*后一公里”。
实施大抓基层三年行动。针对基层缺经费、缺办公场所、缺工作人员等难题,统筹规划、多措并举,系统推进、分步落实,争取经过三年努力,基层直接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大幅提升。加强指导帮扶,推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工会工作协调发展、平衡发展。
大力推进基层工会建设。全面推进互联网企业、平台企业建会扩面提质,督促其分支机构、加盟企业等建立基层工会组织。推进国有企业工会规范化建设,发挥国有企业工会示范带动作用,持续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建会强会工作,加强工业园(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会、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建设。
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和帮扶。采取普遍轮训和专门培训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有计划分步骤对基层工会工作者进行培训,提高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待遇。深入推进工会组织和工会会员实名制,精准服务基层。常态化开展各级工会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工作,将蹲点与推动工会重点工作、难题调研、试点探索等结合起来,持续为基层工会注入动力活力。
(六)贯彻全面依法治国部署要求,大力推进工会工作法治化。
推动完善劳动法律法规体系。推动加大工会法实施力度,参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立法工作,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涉及职工维权服务和工会领域的法律法规制定。强化劳动领域法律法规执行,推动健全涉职工和工会工作的法律监督制度,建立健全与人大执法检查、行政执法等协作配合机制。壮大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劳动争议调解员、兼职仲裁员等工会法律人才队伍。